9月16日上午,濟煤大學邀請濟源職業(yè)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滟教授,為學員帶來了一場主題為《溝通的方法》專題講座。講座系統闡釋了溝通的本質、原則和實戰(zhàn)技巧,旨在幫助學員掌握高效溝通的核心能力,為個人成長與企業(yè)發(fā)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李教授深耕行政管理與思政教育領域,經驗豐富。她引用杰克?韋爾奇的管理學理念“管理就是溝通、溝通再溝通”與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名言“企業(yè)管理過去是溝通,現在是溝通,將來還是溝通”,點明溝通在組織管理中的核心地位,強調工作中有70%的錯誤是由于不善于溝通,提升溝通能力是每一位職場人的必修課。高質量溝通即“先發(fā)展關系,再處理信息”,而非簡單的“說漂亮話”。她通過實際案例闡釋溝通其實是從單向“說話”到雙向“對話”,最終實現“高質量人際關系提升”。
李教授詳細講授了高效溝通的“鐵三角”原則。一為開放性,要多問開放性的問題,不說反問句,去實現信息對稱,消除盲區(qū),擴大共識區(qū)。她結合與職場新人溝通的案例,啟迪大家在溝通中要少用“你”,多用“我們”,并詢問“我剛才說清楚了嗎”。二為目標感,提出“目標+解決方案”,即給出可行的方案,把“我的目標”轉化為“我們的方案”。她建議用“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,對此,我有一個方案”的句式,確保溝通錨定核心目標。三為建設性,把溝通導向行動,把方案推向行動,即“可執(zhí)行的最小化行動+可持續(xù)的行動階梯+節(jié)點即時反饋”,分享羅振宇的口頭禪“來,我們抓抓落實”和職場上“請您再給我提點需求”的溝通技巧如何推動事物向前發(fā)展。
李教授引導學員將溝通智慧融入自身日常的工作場景,重點講解五大關鍵場景的溝通方法:一,傾聽是起點,需結構化構建“情緒、事實、期待”三框,通過“響應情緒、確認事實、明確行動”的反向敘述法把握意圖。二,破冰要“雙向奔赴”,以“雙線卡位”、展現關切、營造掌控感建立信任;三,贊美需要“打追光+輕輕地+深深地+常常地”,技巧在于發(fā)現差異和肯定對方的行為而非稟賦;四,批評要“控制環(huán)境+定義問題+刷新動作+設定反饋點+完成重啟”,批評不是責備,而是通過談心的形式,把“對的事”和“讓他好的事”開誠布公地告訴對方;五,拒絕要做到“開門見山+移花接木”,即第一時間表明立場并給出替代方案。這些技巧不僅為學員們提供了可落地的溝通工具箱,更深刻詮釋了高效溝通對于提升個人效能、優(yōu)化團隊協作、增強組織韌性的核心價值。
課程深入淺出,既有理論高度,又緊密結合實際工作,學員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,深刻認識到溝通是連接個人與組織、目標與行動的關鍵紐帶,表示將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踐行溝通之道,提升溝通能力去破解難題,凝聚共識,為企業(yè)實現高質量發(fā)展貢獻堅實的力量。